辽沈战役期间,廖耀湘兵团为何不从营口撤退?都怪这两个人瞎胡闹

竞彩足球投注技巧5大看盘
竞彩足球投注技巧5大看盘介绍
栏目分类
辽沈战役期间,廖耀湘兵团为何不从营口撤退?都怪这两个人瞎胡闹
发布日期:2024-12-21 09:16    点击次数:117

大家都知道辽沈战役的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,又分别以解放锦州、长春、沈阳等三个城市为标志。在第一阶段战事中,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成功解放了锦州,实现了战前设想的“关门打狗”战略目标,切断了国民党东北剿总主力部队与华北傅作义部的联系,此时东北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已然成为了瓮中之鳖,难逃覆亡的结局。有人曾说,既然陆上交通遇阻,那么国民党方面为何不赶紧从营口走海路撤军呢?今天,我们就来说说这个问题。

锦州成功解放后,国民党方面的军事布局呈现停滞的状态,在锦州西南方向,国民党东进兵团因为始终没能越过塔山一线,开始陆陆续续撤想葫芦岛;在锦州东北方向,本来按照蒋介石的命令出沈阳救援锦州的廖耀湘西进兵团,一直在彰武、新立屯一带逡巡不前。按照当时的局面来讲,廖耀湘西进兵团作为国民党东北剿总主力部队,极有可能成为下一轮攻击的目标。

当时在彰武、新立屯一带的廖耀湘也深感局势危险,并认为没有任何扭转局势的可能了,于是心中产生了赶快向南直奔营口,由营口走海路撤退的想法。廖耀湘的这个想法,虽然得到了蒋介石的嫡系爱将杜聿明的默许,但是却有另外两个人不仅不同意从营口撤军,而且他们的想法和廖耀湘截然相反。这两个人不是别人,恰恰是具有决定话语权的蒋介石和卫立煌。

蒋介石当时的想法是让廖耀湘兵团夺回锦州,进而打通东北国军与华北傅作义部的联系,争取扭转不利的战局。蒋介石这个想法有他自己的考虑,一方面他认为廖耀湘兵团下辖新1军、新3军、新6军、第49军、第58军、第71军等六个军,总兵力达15万之众,只凭营口港的吞吐量,无法达到全身而退的目的;另一方面,他坚持认为自己的军队还有一战之力,形势不利就撤,必然引起舆论震动,美国惊诧,会使自己在国民党内部的威信受损,动摇其统治根基。

卫立煌作为国民党在东北地区的最高军事指挥官,他心中的想法与蒋介石不同,更与廖耀湘截然相反。卫立煌既不同意蒋介石的“再战”计划,也不赞成廖耀湘的“撤军”方案,他心中想的是困守沈阳以待局势变化。直到现在也没有人能说清楚卫立煌口中的“局势变化”指的是什么,或许是寄希望于美国的军事干预吧。当初廖耀湘兵团出沈阳之后,卫立煌就多次指示如果战事不利就尽快退回沈阳,甚至为廖耀湘兵团铺好了廖耀湘兵团退回沈阳必经河流的浮桥。

从1948年10月15日锦州成功解放,到10月23日国民党廖耀湘兵团开始对黑山、大虎山一线发动攻势,期间足足8天时间,国民党方面一直处于停滞状态,没有任何的军事动作。有人说,如果从1948年10月15日开始,廖耀湘兵团向营口撤退,完全有可能逃脱,即使不能全身而退,也可能逃出去一部分兵力。可是,就是因为蒋介石和卫立煌,因为意见不合而错失了良机,最终全军覆没。各位读者,你们认为呢?如果觉得本文说的有道理,请多多关注,并转发分享,创作不易,谢谢各位读者了。

卫立煌国民党蒋介石锦州廖耀湘发布于:天津市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